在寸土寸金的广州中心城区,海珠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耕地保护“成绩单”:根据最新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全区耕地面积达2529亩,比上一年度净增35亩,在守护“饭碗田”的同时实现了布局优化。这背后,是海珠区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长牙齿”的硬措施,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生动实践。
围绕第35个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主题,近期,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联合海珠湿地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及相关街道,创新开展“田长+”巡田活动。各级田长、社会志愿者走上田间地头“齐动员”,以实际行动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引导群众树立依法依规用地、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识,凝聚守护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社会共识。
严把进出关,确保占补平衡
面对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海珠区严格落实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制度,确保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据介绍,2024年以来,该区已高效完成7宗建设项目占用287亩耕地占补平衡任务,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保障的同时,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为落实上级耕地保护工作部署,海珠区连续两年超额完成耕地恢复任务:2023年超50亩,2024年超260亩。目前,海珠区2025年度耕地“总量平衡”总体方案正在加紧编制中,地块选址工作同步启动。该区以恢复为契机,在保障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实施耕地空间腾挪整合,将部分细碎的耕地集中连片管理,逐步解决“城中田”碎片化、权属主体多元化问题,推动耕地保护、生态建设、农业产业协同可持续发展,显著提升土地效能。
对于服务城市建设的临时用地,海珠区实施土地复垦全过程严格监管,通过加强审批把关、动态巡查、资金监管、到期提醒等举措,确保土地“用得好,还得回”,今年全区已完成8宗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验收,新增复垦耕地共31亩,实现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生态重生。
“田长制”常态化,织密监管防护网
据悉,海珠区已全面构建并常态化运行区、街、村、网格四级田长制监管体系,共划分38个网格单元,设定140名各级田长。通过印发实施方案,完成网格数据库建库,组织多场“送图下乡”及业务培训,设立12块村级田长制公示牌等措施,夯实工作责任基础。各级田长依托巡田APP开展常态化巡查,成为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前沿哨兵”。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为行动指南,继续完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深化“田长制”效能,强化宣传教育,努力让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为超大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南方+记者 吴雨伦
通讯员 郑博丰
悦来网配资-悦来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理财-配资平台买卖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